呂梁鋼材市場鋼廠生產策略有所調整,鐵水更多流向卷板
根據我們調研的鋼廠反饋,目前高爐基本滿產,主要通過降低鐵礦入爐品味的方式調整鐵水產量,由于山西地區鋼廠及鋼貿商承接的下游需求板材好于建材,所以鐵水更多流入卷板方面。而且生產規格切換的時間較前期有一定縮短,之前大概3個月,目前1月左右即可完成切換。整體需求較為不景氣,不過并未造成庫存大幅累增的局面,貿易商反饋終端項目回款相對正常。目前鋼廠的產成品和原材料庫存水平均較低,噸鋼延續微利局面,不至傷及現金流。對于降碳方面的文件影響,鋼廠和鋼貿商表示并未見到落地文件,相較于2023年只是層出不窮的市場傳聞,今年更多的是關注實際文件為主。目前山西地區降碳的管控更多的是對運輸車輛的管控,本次調研了解到,要求鋼廠的運輸車輛需要更換為氫能源、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動機的車輛,噸鋼成本大概抬升30元/噸。影響程度不大,考慮到新能源汽車運輸半徑較短的問題,鋼廠在籌措建設中轉站倉庫以解決相關問題。截止到2024年5月末,全國粗鋼產量4.35億噸,同比下降2.72%,考慮到政策可能對粗鋼產量有所約束,結合前五個月的產量以及目前需求整體水平偏弱,我們判斷完成平控的難度不大,即使政策落地,對鋼材供應端的影響也相對有限。總的來看,由于近年來終端需求偏弱,供需格局相對寬松,鋼廠利潤低位波動,產量波動節奏受利潤調節。目前黑色產業鏈利潤主要集中在上游環節,鐵礦石和焦煤盈利情況較好,而煉焦和煉鋼等下游加工環節利潤欠佳,在上下游博弈中話語權較弱。這主要是由于上游原材料進口為主,自身的資源屬性以及壟斷性相對強勢,而加工環節以國內為主,產能相對充裕,預計這種利潤分配“畸形”的格局短期難有較大改觀。上游原料價格相對堅挺,下游加工品走成本定價邏輯,從目前的供需格局來看,鋼價大致在高爐成本和電爐成本之間波動。